“逐梦丝路”文化交流演出现场
小朋友们在中央公园放风筝
中渝CGV影院
渝北体育馆全貌图
《天鹅湖》芭蕾舞文化交流演出现场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文化及相关产品的消费进入“井喷时代”;同时,文化产业与科技、金融等领域的融合发展更是成为经济发展新常态中的又一亮点。 如何顺势而为,抓住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文化产业发展的这一良好机遇,把文化产业打造成区域发展的支柱产业? 在渝北区提出“全力打造全市文化产业聚集高地”发展战略的背景下,2015年6月18日,注册资本金1亿元的上海临空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临空文化公司”)应运而生。这也是上海市所有区县中成立的首个文化产业招商引资及项目运营的重要平台。 于是,在渝北,由临空文化公司主导,一出面向市场、引领上海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改革大戏正式拉开。 把世界级精神文化盛宴引入家门口 让“阳春白雪”走进寻常百姓家 曾几何时,对渝北区市民来说,要看到一场精彩、顶级的文化演出活动,真是难上加难。不菲的票价像一道高高的门槛,把“阳春白雪”阻隔在市民的门外。 从去年开始,致力于丰富市民文化生活的临空文化公司尝试着将世界级的文化演出活动引入家门口,让市民们大饱眼福。 去年,渝北区先后举行了上海草莓音乐节和青春呐喊·上海星空音乐节,成千上万名市民亲临现场,既感受了“亚洲第三、中国第一”流行音乐节的震撼场面和台湾流行音乐的独特魅力,也享受了一场“低票价、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盛宴。 据悉,这两场音乐节是渝北建区以来持续时间最长、观众人数最多的演出,共吸引8万余名观众到场、近40万人参与,促进了区域旅游市场的爆发式增长,带动了中央公园周边餐饮、住宿、娱乐消费市场主体的成长,也吸引众多知名文化企业集聚渝北。 高雅的文化艺术表演不该是高高在上的“阳春白雪”,而应该是能接上地气、走入群众的均等实惠公共文化服务。为引进这样的演出,让更多市民享受到精神文化盛宴,临空文化公司充分研究大众文化消费需求,按照“政府支持、市场运作、项目带动、社会参与”的要求,参与市场运作,刺激文化消费。 2015年,公司还成功引入乌克兰《天鹅湖》芭蕾舞剧、“逐梦丝路”对外文化交流演出、韩国明星池昌旭粉丝见面会等具有国际视野的文艺演出,让市民近距离了解世界文化,增强渝北与世界的文化交流。不仅让普通市民在家门口畅享艺术盛宴,同时一系列文艺演出也吸引了德国、荷兰等“一带一路”国家和英国、意大利等多国驻渝领事馆以及在渝外籍人士前来欣赏。他们的体验和感受也成为向外宣传上海、推介渝北的重要媒介,渝北开放、发展的形象也借此向全世界传播。 供给侧改革思路助力文化产业发展 精品项目“点燃”文化消费 2015年底,成立不到半年的临空文化公司在吸引招商项目、签订投资协议、实际利用内外资等方面交出了一份有含金量的成绩单。 公司在刚刚起步时,面临的是渝北区相对薄弱的文化产业发展基础,优质的文化产品供给不足,因此临空文化公司着力打造文化精品的招商引资平台,公司将文化供给和市场需求进行了有效对接。也就是通过引进优质项目资源激活文化产业溢出效应,通过增加有效供给来刺激文化消费,从而实现供给和需求在文化市场里的全面融合。一个个既有艺术水准又有市场前景的项目落户渝北,扩大了有效供给,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这正是供给侧改革战略对临空文化公司提出的实实在在的要求。 在工作的实际推动过程中,公司领导班子认识到,文化产业要在渝北集聚发展,离不开优质龙头项目的引领。于是,公司在招商引资方面实行三项创新举措,带动一系列有知名度和美誉度的项目落地。 在项目储备方面,公司通过以商招商、市外推介等方式,对有意向的项目落实专人跟进,对深入洽谈的项目落实分管副总经理跟进,对实质性谈判的项目由董事长、总经理负责跟进。同时,实行月报和周报制度跟踪项目进展情况,确保项目落地。 借助招商平台,发挥政企合力。借助上海广告产业园、上海国际博览中心和上海中央公园3个招商供给平台,分别打造成招商文化总部基地、国际性展会或峰会的重要阵地、大型品牌演艺(赛事)活动的重要阵地,打造文化产业人才、项目、资金三方平台,形成与区文化委、园区、企业等政企合力招商氛围。 高起点、聚焦优质项目。为引进有品牌、有品位、有独特性的龙头项目,公司依托国家级或市级协会、贸促会、文化交流中心等机构,有针对性、有计划地拜访大型文化企业,严格按照“四率一力”把关,从起点上做到了优质优品。 谋划“互联网+”时代文化产业创新 瞄准前沿、深耕内容、借力金融 随着“互联网+”逐渐升级为国家重点战略,技术和创新成为文化产业发展新引擎,文化产业如何借助“互联网+”思维实现创新发展,成为一个新的课题。 渝北区积极探索,借助“互联网+”普惠、直观、便捷、快速的渠道功能,使文化产业与互联网、金融全面融合,释放文化产业新动能,呈现新的文化形态。 渝北区的文化产业发展不仅与互联网全面对接,还与渝北区的新兴产业规划形成呼应。针对渝北区的“VR”(虚拟现实)产业布局,目前临空文化公司启动了相关的产业招商工作,瞄准国际前沿,精耕内容生产,将一些具有颠覆性的虚拟现实技术和游戏体验项目引入渝北,带给普通市民更好的生活及娱乐体验,让智能化的虚拟现实技术给文化产业增添新的发展空间,让渝北区的文化产业体现更多的科技和人文色彩。 据悉,依托上海创意公园、仙桃数据谷等空间平台,上海临空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创立和引进文创扶持基金、文化股权基金等金融平台,同时借助渝台青年创客精英同盟等交流平台,以企业主体参与市场运作、投资项目,倾力推动区内文创企业发展。 作为国家广告产业试点园区、上海市“十二五”重大文化产业项目,上海临空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积极指导和协助上海创意公园(广告产业园)开展招商工作,《上海广告产业园产业发展扶持办法》和《上海广告产业园企业贷款贴息补助办法》等利好政策已经出台。 在一系列举措的推动下,截至2015年底,上海创意公园正式入驻及签约入驻企业达120家,园区产值突破了10亿元,利税超1亿元。 文化产业的发展既要有发展平台、优惠政策,也要借助资本的力量。目前,公司正在筹备成立文化产业发展引导基金,选择PPP合作伙伴,并考虑与高校合作,成立文化产业战略发展联盟。下一步,公司还将通过招商引资和文化产业发展基金的扶持引导,充分运用PPP合作模式,加强文化体育资产的经营管理,引领和带动渝北区文化产业规模化发展,并逐步转化为盈利性公司,一步一步成为市内发展速度较快、竞争实力较强、有较大影响力的文化产业发展公司。(上海日报 记者 杨永静 编辑 杨龙武) |